當前,我國一批以光伏制造為核心的千億產業城在各地涌現,其中,產值超過千億元城市有5個,分別是常州、鹽城、無錫、合肥、包頭;產值接近千億城市有4個,分別是蘇州、義烏、嘉興、滁州;產值在百億以上并計劃在幾年內達千億元城市有3個(僅統計3個具有代表性城市),分別是樂山、西寧、曲靖。
![千億光伏產業城近10個 千億光伏產業城近10個]()
圖 千億光伏產業城近10個
縱觀以上城市,受地理位置、發展時期等因素影響,在產業鏈上下游等環節都有傾向,比如常州、鹽城、蘇州、無錫、義烏等東部沿海城市,產業鏈主要在中游電池、組件、逆變器等環節,包頭、樂山、西寧、曲靖等中西部城市,則是上游光伏硅材料的重要投資區域。
不少城市還構建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,比如常州集聚了光伏產業鏈90余家規上企業,涵蓋除硅料外的所有生產制造環節;蘇州共有光伏規上企業127家,形成從上游硅料技術研發、中游組件生產制造,到下游光伏發電電站開發的完備產業鏈;西寧初步形成多晶硅、單晶硅等原材料制造—切片、電池、組件中間各環節產品生產—石英坩堝、逆變器、鋁邊框等配套產品加工為一體的光伏產業鏈條。同時,這些城市或借助先發優勢,或立足自身資源優勢,或培育帶動性強的“鏈主”企業,或吸引一批行業知名龍頭企業,在這些城市建設生產基地。
工信部數據顯示:2022年,我國光伏產業總產值突破1.4萬億元;加上輔助材料和裝備,總產值超過2.2萬億元,產業的發展壯大,讓不少城市獲得了產業重塑的新機會。這些城市當中,有的依托優質資源和豐富的綠電,大力發展綠色硅光伏產業;有的依托豐富的石英資源,發展光伏玻璃,帶動光伏產業起飛;有的依托龍頭企業,引領產業集聚的優勢,產業一步步發展壯大。
從當前光伏產業鏈分布情況來看,主要聚集分布在三個地區:一是產業鏈完備及具備先發優勢的江蘇、浙江、安徽等華東地區;二是大型風光基地建設前沿內蒙古、青海、寧夏等西北地區;三是靠近上游原料產地和綠電資源豐富的四川、云南等西南地區。